Home > Publications > 2010 Feb 19 - 学习腹针,振兴中医

2010 Feb 19 - 学习腹针,振兴中医

学习腹针,振兴中医

参加第二届腹针国际学术研讨会和第二届腹针研修班体会

针灸科 金亚蓓

由于总是陷于诊治门诊病人的忙忙碌碌中,我对经常收到各种会议通知无暇顾及。尽管腹针学习班总是与众不同:学习场地简陋,餐费自交,不组织旅游、 不安排宴会、不发纪念品,但却总还惦记着再去听课。细心想想,是腹针强大的中医辨证理念和直接征服患者的疗效使我对腹针欲罢不能,留恋往返。下面就我参加 第二届腹针国际学术研讨会和第二届腹针研修班的体会讲几句。

一.            第二届腹针国际学术研讨会

这次腹针国际学术研讨会由中国针灸学会等主办,有来自国内和美、英、法、意大利、新加坡等国和港、台地区400多名代表出席。本人和本人指导的09 届针灸系硕士研究生郑利方撰写的2篇论文均收入会议论文集。在会议上我介绍了用薄氏腹针引气归元法治疗痛经的经验,并作为浙江省的代表在第二天第一场主持 了大会论文交流。

从今年的临床论文交流来看,腹针的运用早已不再限于颈、肩、腰腿痛的止痛,而是渗入了各个专科的治疗。如妇科的更年期伴发抑郁性疼痛、子宫内膜异位 症、月经失调、慢性盆腔炎;泌尿科的前列腺炎、尿储溜;消化科的便秘、慢性胃炎、慢性腹泻、肝硬化腹水;内科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 疮;外科的带状疱疹、胆囊炎、痔疮;眼科的视网膜病变、五官科的过敏性鼻炎;神经科的中风后遗症、顽固性面瘫、失眠、三叉神经痛、血管性痴呆及骨伤科的腰 椎间盘突出证、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项背肌筋膜炎、关节镜术后的综合治疗等等。这些临床研究和经验介绍,其无论在理论探讨和临床经验总结方面都较2年前有很 大发展。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广东省中医院的非针灸专业的专家和教授的发言,如急诊科主任罗翌、妇科主任王小云、神经科主任吴焕林的精彩讲演赢得了听众一致好 评。罗翌主任是薄教授的拜门弟子之一,她用生动的临床病例讲解了腹针对于急性疼痛具体操作和应用,如治疗急性肠炎腹痛、痔疮疼痛、急性腰扭伤、肾绞痛等。 通过腹针的止痛,结合对症治疗,为缓解病情,明确早期诊断提供了较好的时机,为进一步合理

治疗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再如妇产科主任王小云教授作了薄氏腹针治疗更年期伴发抑郁性疼痛的临床观察的发言。她将腹针与黛力新进行同期对照,纳入60 例合格受试者,随机分为腹针组和黛力新组,治疗4周,采用HAMD量表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对抑郁性疼痛的疗效相当,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 她的课题组认为薄氏腹针治疗更年期伴发抑郁性疼痛具有满意的临床疗效。还有神经科吴焕林主任的发言,他着重介绍了腹针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观察。。另 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官员林超岱利用业余时间免费用腹针诊治的单纯哑巴、癫痫的2个病例与听众分享,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关注。

二.第二届腹针研修班

研修班紧接着会议后进行,为期3天。这次研修班课程都由薄智云教授亲自讲授。他从中医药标准化的历史和最早形成的系统、针灸标准化研究的症结与难 点、腹针标准化研究的方法与切入点、腹针操作规范化的原则与措施、腹针辨证条理化的形成和思路、针灸标准化是学科发展的方向且任重道远开始,讲到学习中医 理论的方法、思路和技巧。他对目前中医药高校培养针灸学生的一些盲区、弱点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只重视经络辨证、忽视脏腑辨证使很多针灸系的本科、硕士、 至博士毕业生丢弃中医精髓整体观念、天人合一、辨证施治的理念,把自己破格降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针灸匠。

薄教授着重对腹针治疗脑病及中风后遗症进行了4个半天的讲解。虽然理论比较枯燥,但是没有一位学员敢轻易离开不听。根据以往学员的经验,薄教授讲课 听起来大都像老调重谈,但是最关键的部分往往在一、两句话中,听懂了必定收益很大。他自己认为他只能做这样的点拨学医靠的是悟性和勤奋,两者缺 一不可。所谓的中医成材要律是熟读经典、大量实践、名师指点。他告诫学员学习腹针一定要牢记中医治病法则,急则治标,缓则治本,不急不缓标本兼 ,在对中风后遗症的过程中尤为重要。

我国的脑血管疾病后遗症目前作为生存率高、致残率高,生活质量低的多发病是中西医都亟待解决的问题。他对他提出的腹部经络的立体结构作了更深入的阐 述,对指导治疗中风后遗症提供了一些思路。如腹部浅层为神龟图结构,用于治疗肢体的疼痛和一般的短期的功能损害;中层的常规六大经络为重要的气血运输通 道;深层的脏腑八卦图是调整脏腑气血的场所;而且与常规的经络学说不一致的是:深层的脏腑经络表现的是不对称、无表里隶属关系、以区域归属脏腑、左右气血 和气机运行不一致的观点。这些理论的实际掌握和合理运用,在治疗中风后遗症,特别是对中风1-2年后的后遗症、西医已经放弃了的患者群有积极的临床治疗价 值。事实已经证明:引气归元标准方对提高中风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肢体功能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可重复性。因此,腹针对于中风后遗症病人,特别是中风数 年后的病人,在病人和家属放弃常规治疗时(包括体针、头针等),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替代疗法。他指出学习腹针要有针刺容易取穴难,取穴容易辨证难,辨证 容易补泻难,补泻容易调气难的思想准备,勤学苦练,持之以恒。针灸学是一个高知识密度,高思辨水平,高操作技巧和长期经验积累的综合学科,作为一名有建 树的针灸医生应当把继承创新、知识更新和技巧提炼作为终身的追求目标。

最后一天,我们冒雨去广西瑞康医院,实地观摩薄老师的操作示范。由于该院场地扩建,中风后遗症患者及康复病区暂时迁至远离市中心的社区医院。该院选 择了10多位患者作为教学示范病例。有中风后遗症7年,再发3的患者,还有癫痫、格林-巴利综合征、强直性脊柱炎等患者。他们在被进行腹针治疗后,当场 症状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特别是一位70多岁的退休女教师,中风后5年,伴右肩不能上举,功能受限。在薄老师进行腹针治疗前,她的右上肢抬至80-90º 时即因剧烈疼痛不能再上抬。治疗后30分钟,她的右上肢能上抬120-130º。这位病人躺在床上,一边不断重覆着上抬、下放右臂的动作,一边放声高唱 《刘三姐》:多谢了,多谢四方众乡亲,我今没有好茶饭,只有山歌敬亲人,敬亲人。在场医生、护士和学员无不为之感动。

三.           意外的收获

18日下午,大会闭幕式之后,有2小时空余。当地一名针灸同行得知缓慢进针法的继承人范郁山教授当天坐诊,便自告奋勇地带我们去广西中医学院专 家楼门诊部。范教授是缓慢进针法的第三代传人。他的师祖是朱琏医生。据说,朱琏当年在延安工作学习,是一位优秀的女军医。她是西医出身,在戎马生涯 中,发现针刺时缓慢进针,可以干扰不同的皮下组织层面,起到立即止痛的效果。全国解放后,她曾经担任过南宁市副市长。在南宁,她的缓慢进针法传了下 来。范教授作为文革后的中医学院本科毕业生,有幸得到了慢进针法的真传。我们到达该院时,已经将近下班时分,范教授还有许多病人。他得知我们来 意后,示意我们在旁观摩针法。他手握针柄,不碰针身,用极其缓慢的又充满爆发力捻转手法进针至皮下,大拇指与四个手指呈有规律的相对运动,进针时患者毫无 疼痛;当医者一遇针感,马上停止。这时患者已经得气,疼痛即止。他只在重要穴位用缓慢进针法其余穴位由他的研究生继续操作。他解释,缓慢进针法需要大量耗气,除了手指的爆发力外,医者还要静心调气,摒除杂念,才能气至病所。如果用缓慢进针法一天诊治几十个病人,下班后很是疲乏的,所以只 能有选择地使用此针法。我感到缓慢进针法与薄氏腹针有一定相似处,即经络的立体观。薄氏强调的是腹部经络立体观,因此提出的是腹部的立体经络是由无数 穴位(点)组成的,立体空间的取穴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疗效;而慢进针法强调的是全身经络立体观,以进针手法的特殊性和可重复性为特征。

    另一个意外收获是壮医的点灸法该法是采用经过药物炮制的苎麻线,点燃后直接灼灸患者体表的一定部位或穴位,以治疗疾病的壮医外治法。适用于各种属于 畏寒、发热、肿块疼痛、萎痹、麻木不仁、瘙痒等7个症候群的疾患。我当场请范教授的研究生在自己手上的疼痛部位作了点灸,疼痛立马轻了许多。

    2007年在广州参加第一次腹针国际学术研讨会一样,那时候天天在广东省中医院的针灸科夜门诊观摩,学习穴位埋线法,回来后马上在科室用上了,病人反映 良好。点灸法也是可以解决很多问题的,而且没有艾灸的烟气。但愿这些意外的收获能够带来的不仅是收获疗效的喜悦,更有针灸医生社会地位的提高和自身学术 修养的提高。让我们在为人类健康事业分担责任的时候,不断更新知识,服务大众,提升价值,实现自我。